当前位置:武汉世纪乔丰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武汉加厚垃圾桶,垃圾桶厂家直销 > 垃圾桶

产品详情

武汉加厚垃圾桶,垃圾桶厂家直销

关键词:垃圾桶

详细信息

  编者按:本文来自战略合作区块链媒体“Odaily星球日报”(公众号ID:o-daily,APP下载);本文来自ProjrctSyndicate,原文作者:NOURIELROUBINI,编译:昕楠。既然**都已从去年近2万美元的高估值下跌,那么区块链也有可能就此走下神坛。人们寄期望于通过“去中心化”来治愈世界现存的弊病,但事实上,“去中心化”不过是一场使得散户投资者们的血汗钱化为虚有的诡计。当前,**的价值已经下跌了近70%,加密世界的泡沫源已经逐步破灭,加密货币也不再像过去一样神秘。ETH、EOS、Litecoin和XRP等主流货币的价格下跌了80%以上,其他数千种小币的价格也都普遍暴跌了90-99%,甚至加密货币世界中还出现了一部分**币、空气币**。有五分之四的ICO从一开始就是**,对于这个结果,没有人会感到惊讶。面对市场中血流成河的亏损现象,一些加密货币的支持者们纷纷以“区块链”,因为“区块链”是支撑所有加密货币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此前,区块链一度被捧上神坛,被称为治愈贫困、饥荒和**的潜在灵丹妙药。但是,区块链只是被夸大到的,也是最没用处的一门技术。事实上,区块链不过是被美化过的电子表格。与此同时,区块链也成为了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代名词。在区块链信仰者心中,所有的**、中央银行、传统金融机构以及现实世界的货币都被视为邪恶的集权,必须被摧毁。区块链原教旨主义者的理想世界是这样的:所有的经济活动和人际交往活动都将服从于无**主义或自由意志的分权自治。他们希望社会和政治最终都生活在公共账本上,这些账本被认为是“无需许可的”(即对每个人都开放的)和“无需信任的”(即不需要依赖于可信的中介,如银行等)。然而,区块链不但没有带来乌托邦,反而还引发了一种经济地狱。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一些自私自利的白人男性(区块链行业中,女性群体和少数族裔的数量是相对少)假装是世界中贫困者、边缘化者和无银行账户民众(unbankedmasses)的救世主,他们声称自己白手起家,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财富。但在加密货币世界里,权利集中在“矿商”、“交易所”、“开发者”和“财服持有者”等人手中。你会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区块链与权力分散和民主毫无关系,更多的是与贪婪有关。举个例子,俄罗斯、格鲁吉亚以及中国等地区控制着全球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加密货币挖矿活动。他们通常以提高交易成本的方式,以增加自己的挖矿利润率。区块链的狂热分子会引导让人们信仰一个匿名的、没有法治的垄断联盟,而非相信央行和收到监管的金融中介机构。加密货币的交易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几乎99%的交易集中在中心化的交易所中,但这些中心化的交易所也常常遭遇**的定期攻击。而且,与现实中的真金白银不同的是,一旦你的加密货币资产被黑,这些资产将永远在你的账户中消失。此外,加密世界的技术进展也越来越呈现集中化的趋势。举个例子,原教旨主义者将以太坊的创始人V神命名为“终生仁慈的者”,他们认为,V神在其“代码即是法律”的主张上撒了谎,在该主张下,应当支持区块链应用程序的软件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上,区块链的开发者们像法官和陪审团一样,拥有的权利。当由他们设计的,漏洞百出的智能合约出现问题,遭遇大规模**攻击时,他们只需要简单地对代码进行改写,并且还可以在当某个币种活不下去时,快速地分叉出另一个新的币。这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这整个“无需信任的”网络从一开始就是不值得信任的。,加密世界中的财富更呈现集中化的态势,甚至比**的财富集中化问题更严重。当基尼系数为1.0时,这意味着一个人控制了一个国家100%的收入或财富。当前,**的基尼系数为0.86,美国的基尼系数为0.41,而**的基尼系数则是惊人的0.88。人们应该清楚的是,“权力分散”不过是由控制这个伪产业的伪亿万富翁们散布出来的一个神话。现在,那些被骗进加密货币世界的散户投资者们都输得精光了,而那些实为**的加密货币站台者则依旧坐在高堆的虚假财富之上。一旦这些人试图清算自己的加密货币“资产”,这些虚假的财富将瞬间消失。如银行、公司、非**组织或**机构受监管的机构均不会将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交易内容、与客户和供应商的交易信息放置在一个点对点的、分布式的、无需许可即可访问的公共账本上,因为这些内容极有价值,并且是私人拥有的。但你可能会想到一些企业正在应用分布式账本技术,但事实上,这一切都与区块链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是私有的、集中的并且记录在少数几个受控制的账本上。访问时,这些账本需要准入权限,并且只发放给经审批的个人。最重要的是,它们是建立在可信的权威基础上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权威建立了自己的可信度。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这些只是名义上的“区块链”。很明显,所有打着“分布式”名号的区块链在实际投入使用时,最终都是集中的、被许可的数据库。区块链甚至没有改进1979年发明的电子表格。任何一个严谨的机构都不会允许自己的交易信息被一个匿名的垄断联盟所验证,并且这个垄断联盟还被世界至暗角落的主义者们统治。因此,在当前的传统环境中,区块链要么被扔进了垃圾桶,要么就变成了一个私人的、需要许可的数据库,讽刺的是,这个数据库与Excel电子表格无异,并且还带有极具误导性的名称。我是Odaily星球日报作者莫昕楠,探索真实区块链,优质区块链项目寻求报道请加微信:quanwangdiyimengmei(“全网萌妹”全拼),烦请备注姓名、公司、职务。

  大公司滴滴全员会宣布过冬:将裁员15%涉及员工超2000人讯,在今天上午的月度全员会上,滴滴CEO程维宣布公司将做好过冬准备,2019年将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同时,2019年滴滴将在安全技术、产品和线下司机管理及国际化等重点领域加大投入,继续招聘2500人,2019年年底员工总人数将和去年底的13000人持平。Lyft希望以快速增长来吸引投资者抢在Uber之前上市据路透社援引据知情人士报道,Lyft公司将以其在美国市场快速增长为亮点,争取投资者的支持,力图先于Uber成为**上市的打车服务公司。Lyft计划告诉投资者,其美国市场份额正在接近40%,高于2018年初的35%。Lyft已大举进军中小城市,目前在美国和加拿大服务于600多个城市,是2017年初的三倍多。(TechWeb)第六批游戏版号下发,腾讯网易缺席讯,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显示,第六批游戏版号已经下发,总数为91个,审批时间为2月11日,腾讯、网易缺席本批游戏版号。欧盟达成一致,加强打击谷歌等科技公司不公平竞争行为欧盟国家、欧盟委员会和欧盟立法人员达成一致,准备通过立法来遏制谷歌和苹果等科技公司不公平的竞争行为。去年4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名为“平台到企业监管”的立法提案,希望阻止应用商店、搜索引擎、电商网站和酒店预订网站的不公平商业行为,以此确保科技公司与传统企业获得公平待遇。该立法提案需要得到欧盟国家和欧洲议会的批准才能正式生效。(新浪科技)谷歌美国新数据中心的建设将雇用1万名工人据美联社,谷歌公司总裁孙达尔·皮柴13日宣布,谷歌公司计划今年在美国各地新建、扩建数据中心和办公室,投资额将超过130亿美元。谷歌将在内华达州、得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内布拉斯加州、俄亥俄州、南卡罗来纳州和弗吉尼亚州建立新的数据中心。皮柴说,新数据中心的建设将雇用1万名工人。(参考消息)阿里巴巴投资62亿元造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杭州市余杭区人民****信息显示,阿里巴巴云计算数据中心余杭开发区项目位于开发区北部塘栖镇泉漳村,项目占地总面积100391平方米,竞得价为7530万元。该云计算数据中心投资总额不低于92036万美元(约62亿人民币)。目前,阿里巴巴云计算中心已在包括中国(华北、华东、华南、香港)、美国(美东、美西)、欧洲、中东、澳大利亚、日本等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开服。(新浪财经)Canalys:中国智能手机在欧洲崛起,占1/3市场份额据外媒报道,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表示,2018年欧洲智能手机出货量的32%来自中国制造商,其中华为占据**份额。该机构预计,到2018年年底,苹果在欧洲的iPhone出货量仅以30万部的优势略高于华为。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下去,华为今年很可能在欧洲成为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手机厂商,并至少在新款iPhone发布之前保持这一地位。(腾讯科技)三星首批自营零售店将于2月20日在长岛、洛杉矶和休斯顿开业据CNET消息,三星周四表示,计划在加利福尼亚的美利坚品牌购物中心、纽约长岛的罗斯福特菲尔德购物中心RooseveltField、休斯顿的Galleria开设三家三星零售店,这三家体验店将于2月20日开放。(品玩)华为:5G火车站启动建设仪式将于2月18日召开讯,华为15日宣布,5G火车站启动建设暨华为5GDIS室内数字系统**仪式将于2月18日在上海虹桥火车站召开。乐视影业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乐视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因违反财产报告制度被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这是乐视系风波发酵以来,乐视影业首度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财联社)投融资传今日头条90亿收购大钟寺中坤广场,今日头条“不予置评”据投中网报道,针对“今日头条花90亿收购大钟寺中坤广场”的消息,今日头条内部员工称收购中坤广场的传闻不假,本次收购由今日头条通过第三方公司完成,业内人士分析称:“和京东买翠宫饭店相似,这个也应是承债收购。”今日头条对此向回应称,“对于传闻不予置评”。索罗斯基金去年四季度大举清仓科技巨头股票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提交给美国监管机构的13F持仓报告显示,2018年四季度该基金大举清仓科技巨头、芯片和流媒体相关股票。在知名公司中,谷歌母公司是四季度**被索罗斯增持的股票。报告显示,该基金去年四季度几乎清仓了所有科技龙头股,包括苹果、微软、奈飞、阿里巴巴、动视暴雪、AMD,减持ATamp;T、亚马逊、迪士尼、高通和三季度刚刚建仓的美光科技。(中证网)新产品比亚迪将在巴西修建全球首条跨海云轨巴西当地时间2月13日,巴西巴伊亚州与比亚迪正式签署合同,将在巴西名城萨尔瓦多修建全球首条跨海云轨。(证券时报)NASA计划2023年发射新探测器探索宇宙起源美国航天局(NASA)日前宣布,计划2023年发射一个新探测器,以绘制更清晰的宇宙地图,探索宇宙如何进化及银河系行星系统的生命元素情况。这个新探测器的全称是“宇宙历史、再电离时代和冰探测器分光光度计”,计划展开为期2年的任务,将在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巡天,以获取超过3亿个星系以及银河系中超过1亿颗恒星数据,预计耗资2.42亿美元。(新华社)今日观点OPPO副总裁沈义人:折叠屏目前没有特别大的价值讯,OPPO副总裁沈义人表示,“我体验过折叠机的工程样机,我觉得折叠屏没有解决究竟能给用户带来交互上或者体验上的提升问题之前是没有特别大的价值的。”阿里张勇:中国是全世界最发达的数字经济市场阿里巴巴CEO张勇表示,互联网经济跟股价没关系,不能只就现在做应激反应。阿里商业操作系统核心是能力的输出,这个能力让软硬件结合得更好,让用户体验变得更好。就“阿里进入全面作战”一说法,其表示“商业业态和机会无处不在,永远会有新创业者、新模式,在某个领域打开赛道”。他称,中国是全世界最发达的数字经济市场,就数字经济而言,中国比美国发达。(财经)其他重要新闻教育部:将明确教师“不得通过微信和QQ布置作业”讯,据教育部**,针对有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停止小学老师用手机微信和QQ对学生及家长布置和提交作业的提案》,教育部回复称,“明确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避免出现‘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等现象”。每日商业精选想获取今天最有用最有趣最有料的一图抵千言吗?请点击订阅每日商业精选。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沙发RedCouch(ID:RC4startup),作者:金老漢,原标题《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社交新贵”全都是...》。。今年不知道中了什么邪,先是朋友圈里对腾讯的唱衰看空连绵不绝(但我得讲句,乱总说腾讯没有梦想是在敲警钟,后面的跟风的那些真的看不懂。),搞的腾讯好像快要倒闭了一样,接着是新的社交产品冒出来的速度堪比韭菜,一茬茬的让人眼花缭乱,搞的微信好像大厦将倾了一样。而一直标榜是“杨浦张小龙”的在下,也因此被一大圈的VCer和产品经理就社交的问题,问东问西不堪其扰。前些天又被好几拨人赶在屁股后面催稿叫我赶紧出来对目前的“社交新贵”指点江山一下。要不是被逼的没辙了,最近潜心研究AI大数据方向的本人只好众望所归,出来喷一下了。一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事实,在中国过去的25年的互联网史上,社交这个赛道里,只成功过一家公司,就是腾讯。还有一家是打着社交的概念,眼瞅着社交网络彻底梦碎而转型成了搞秀场直播模式,忽悠华尔街的那帮外行人找不着北的陌陌。其他所有的社交概念的公司,全灭。并且在中国,社交软件的霸主地位交替,也只发生过一次。那次权力交接的路径还是完全无法复制的,是在腾讯内部,马化腾战略意志主导的前提下,接合外部移动环境崛起配合的结果。所以在中国做社交不仅是成功率低的问题,**的问题是,中国的创业企业与VC风投,都没有一条清晰的路线图,可以描绘出必达社交软件霸主地位更替的方法与路径。其次,我们需要来了解一下目前这波“社交新贵”都有些什么玩家。目前市场上比较受关注的社交新贵按照产品的发展路径,粗略把他们分成两大派别:旧连接派与新场景派。别太纠结这两个派别的名字,我其实完全是随便取的。他们的区别其实是更偏向于做通讯或者利用原有的社交网络路径还是更偏向于基于新的场景路径来构建社交或社交媒体。旧连接派目前的代表有:短信、echo、POP、Spot、AliceMap新场景派目前的代表有:Soul、一罐、微光、flow、Soda、即刻、Summer、Timing、唔哩星球、Uki如果按照具体的策略还可以再细分:通讯工具组:短信Snap组:echo、POPLBS组:Spot、AliceMap树洞组:Soul、一罐看片组:微光社交媒体组:flow、Soda、即刻青少年组:Summer、Timing假面晚会组:唔哩星球、Uki那接下来我就一个个开展讲讲。二先说说“旧连接派”。首先搞通讯工具的短信。这个产品其实挺无聊的。产品本身**的看点居然是他的投资人罗永浩。这就让我想起去年年底一度风光无限的“冲顶大会”,冲顶大会那会儿抄了美国的HQ,卖点也是自己的投资人王思聪。王思聪微博一转火的不要不要的,然后,今年现在凉的嗖嗖的。从榜单掉到了目前教育分榜800,冲顶正在冲击底部短信的趋势乍看起来可能也差不多。这新增趋势是不是还和冲顶挺像的?当然短信真正的看点不会是老罗,他一个英语老师又不会做产品,除了摇摇flag以外,平时和我这种臭码字的一样,对产品也做不了太多帮助。对短信的投资人们来说,应该非常看重的是之前披露过的另一个对项目非常重要的早期投资人——王力,陌陌现任的COO。王力这个人据说是早期陌陌的“增长官”,当然,他混江湖的时候,还没有后来被范冰炒的满世界瞎吹的“增长官”这个概念,但王力**的贡献就是增长。这人据说是个营销高手和段子手,还是个散文家。在微博、天涯这类社交媒体和社区上有丰富的传播经验与套路,据说就是在他的步步为营之下,陌陌被定位成了“**神器”,并且迅速的得到了100万日活。但纵观产品层面,短信真的乏善可陈。短信表面看做了超多的功能体验的升级,但这些功能都和老罗做锤子手机时的“罗氏瘙痒”差不多,基本没什么卵用。产品圈都知道一个很**的“俞军公式”:产品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换用成本说起来非常简单了,新体验比旧体验提升的程度大到能够抵消用户的换用成本。但是你真去做产品,十个人有九个半都做不到这点。短信就是个典型。因为通讯产品的新体验的提升空间不大,但是换用成本极大。通讯产品的换用成本如果没有网络效应的话,那其实不大,但微信明显的有网络效应。微信是个通讯工具,微信最核心的功能分别是消息、语音消息和语音/视频通话,分别对应的是运营上提供的短信、语音信箱、电话服务。社交是发生在通讯底层服务上的应用场景而已。这个时代,对大多数人来说,你的微信账号,就是你的手机号,你的身份证号,你在互联网网上的**识别码。举个栗子,今天让你换掉你的微信号,相当于十年前让你换一个手机号。让你换用短信,相当于让你换了用美国号码。这两者的麻烦程度基本相当。中国人为了不愿意换手机号,又要享受不同运营商的套餐优惠,甚至让手机厂商发明出来了双卡双待这种骚功能。搞的苹果都得服气的给我们**DSDS。现在大家应该能理解,在一个成熟的社会网络中,网络效应能够带来的潜在替换成本巨大到什么程度了。短信有没有可能攻破这个成本壁垒呢?在我看来,目前的短信是完全没有机会的。我用了一下短信,整个产品还非常的粗糙。比如他卖点的增长手段之一是学WhatsApp,导入用户手机通讯录,给通讯录里的朋友发消息,如果他没有安装短信,那么他就会收到一条短信。听起来是不是很不错啊?实际实装的效果呢?其实特别傻,虽然他会给没有安装短信的用户发一条短信,但是对于已经安装短信,同时是通讯录里好友的用户,如果你没加他好友,压根没法联系到他。所以两个人要用短信的时候,必须先把好友给加了。这样一来,发短信这个设计就变成了鸡肋。只关心你是不是把用户拉人头拉到来了,至于你们是不是连接结网的事情,还是按照古典的玩法来。当然这只是个细节,充分暴露了短息的产品团队并没有把产品的细节打磨到就拿出来了。(类似的细节问题多到爆炸)抛开细节不谈,我的短信装了快一个月的时间里,基本上没有任何我认识的朋友主动通过我的短信联系我,也就是说,我在上面基本是个死号。而我也找不到任何的理由,主动给他们发消息。大家还是该用微信用微信,生活一点都没有改变。所以可以想象,之前有人给我透露说的次日留存惨不忍睹,可能连20%都够呛,一点都不意外了。不过你也不能说一点价值也没有,至少我发现短信上还是有些人在用的。短信的群里各种小、膜除了卖片的和搞事的,还有就是一堆机器人黑产在布局短信。就我个人看法,这项目**的出路可能还是去干区块链社交APP去吧,反正目前看来,挑战微信基本上属于扯淡。然后是snap组的双雄,echo与POP。不是创投圈或者做社交产品的朋友可能不一定知道,这两款产品来头可是一点都不亚于之前爬到AppStore免费榜的短信。这两款产品的是号称张小龙麾下最重要的两个高级产品总监分别出来创业做的产品。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那些天才统帅身边的副将,最终都没有能够成为与自己前老板齐名的战神。不管是亚历山大身边的攸美尼斯,还是汉尼拔的亲弟弟哈斯德鲁巴,又或者苏拉的副将卢库鲁斯。他们有的能完美的执行以前老板的任务,有的能学到一些自己前老板的经典战术,有的能继承前老板的名望与资产。但是,当他们自己独当一面,成为一军统帅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暴露出自己与自己前老板的巨大差距。我们都知道,与神近距离接触、朝夕相对并不会把你也真的变成神。但糟糕的是,这会使你产生一个幻觉,误以为自己就算没有掌握什么神力也多少沾了点仙气。然而残酷的事实是,神的光芒会更多的遮掩你自己从未注意过的缺点。上图是两款“社交新贵”产品的AppStore的排名曲线分别是上线了一个月时间的echo和上线10天的POP。很明显,如果我们从整个AppStore的排名来推算这两款产品的下载量,当前这两款产品的iOS端日下载量估计都不足200,其中考虑到目前POP只有iOS端,那么这基本就是POP的全部下载量了。再考虑一下社交产品的初期的留存因素,这两款产品目前的DAU估计大概率在5000以内。与目前产品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两位前脚刚一出微信的门,后脚就有四五千万元的天使投资在等着他们。产品长啥样还不知道呢,就把大笔融资揣兜里了。之后他们的产品的风吹草动也牵动VC圈的小心脏。所以你也可想而知,在他们产品上线的时间,整个VC圈和产品经理圈的产品观光团浩浩荡荡的盛况了。传言说微信内部这两位总监中的某位推动想要做国内版的Snapchat,推动了两年,小龙哥都不让产品上,这才出来创业的。但体验完目前的产品,我个人的感受到的却是,小龙哥真的是个非常爱护下属的好领导。从这些Snapchat的仿品的表现来看,我猜测他们的投资机构大概认为所有中国人每天的生活是,要么在王府井,要么在南京路。这两款产品所表现出来的无聊与陈旧,简直令人怀疑人生。就拿echo来说,这个产品简直像个还没完工的半成品。一般人上来可能很容易被他颇有逼格的UI先给唬住了,但我是谁,能唬住我“杨浦张小龙”吗?拿个细节说,echo上如果有人申请成为你的好友,就会在主页弹出一个通知,大概就像这样:这本身没啥问题,问题是,当你点开这个通知栏,开始通过好友申请,系统就会让你确认一次通过动作(这个神器的确认按钮还在整个屏幕的底部,所以当你不想仔细确认的时候,你还是得把手指从屏幕中区挪到屏幕下半区,而不能假装没看到确认一溜烟点过去),然后你确定了,整个通知栏就会折叠回去……然后你的消息列表里会得到一条来自新朋友的消息(是个星际迷航里斯波克打招呼的手势)。这意味着当我需要像上图一样,通过17个好友的时候,我需要:点开列表点一次,点通过点一次,点确认点一次,循环这个动作,然后在消息列表里把破冰消息的小红点消掉再点一次。通过17个好友,我需要从头到尾一共点4×17=68次。只是因为通知列表会折叠这个沙雕UX,我就凭空增加了25%的点击负担,而同样的业务在微信里,我一个循环只需要点3次。你要知道,加好友组建通讯录是一个社交产品新开始的阶段最重要的业务场景之一,大量加好友也只有这个早期阶段会发生,而echo成功的用他的诡异的UX设计增加我重复机械动作带来的烦躁感,完美地试图劝退我,简直是妙啊……类似的问题还有,当你进入echo的聊天列表,你会发现这个产品没有通讯录,这点很棒,通讯录确实在很多时候是个多余的东西。但是紧接着你会发现一个尴尬的问题,在聊天列表里,当你想要找到一个你确切认识的朋友,发起交谈……你会发现因为没有快捷的搜索或者索引的功能设计,而整个列表是按照未读消息、经常联系人、不太联系的人按首字母排序的顺序排的,如果你不记得他该死的昵称或者恰好他换了头像,你划拉屏幕半天,你也找不到人。(类似的问题POP也有)echo没有快速索引与搜索的聊天列表设计,在想要发起聊天时令人恼火POP在这个设计上也和echo有同样的问题,并且更让人恼火的是,POP是学Snapchat会删除聊天记录的,这意味着,对于经常聊天时面对顶着一个随性头像又带着一串鬼都念不出来的ID昵称,需要通过搜索聊天记录来回忆对方是谁的中国人,这是一种直白的羞辱:问我是谁?你是谁?你的脑子呢?我应该和这个人说过话,但说实话,他是谁?我并不是说这些细节多么致命或者刚上线的产品怎么那么多对细节的苛责。但毕竟这俩是微信的高级产品总监,曾经是陪伴这个时代社交产品之神的人,他们的团队也不缺钱也不缺人,有的是足够的时间来打磨产品的细节,最终却交出这样一个略显敷衍的答卷,实在令人扼腕。这倒也不是说这俩产品一无是处,比如echo利用分享出去邀请的页面是个小程序这点来记录和挖掘微信关系链(你点了你朋友的分享,就会被记录你和他的的关系链,虽然从实际增长数据来看,这并没有什么了茶叶蛋用),比如POP很贴心的在抄Snapchat的时候,也学了聊天截屏通知。但综合来看,致命的或者最终的问题还不是这些细节,而是顶层设计有问题。他们犯了三个错误:加好友才能玩;(这点POP比echo好一些,至少POP有个派对模式,允许广播)只能消费UGC内容;搬运微信的关系链;其实最初我看到这两款产品时,我内心偷偷笑了一下,因为这三个错误别人可能不一定会犯,但出自微信体系的这两位高级产品总监犯了却一点都不令人意外。微信是通讯工具,特别强调加好友这件事,加好友意味着之后所有的信息都是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链来分发的。张小龙特别坚持这一点,他至今都不愿意做用算法分发的“信息流”产品。因为这是微信一个很重要的战略,通过关系链分发信息,就能不断的强化关系链,进而达到每个人的微信号变成每个人的移动互联网身份证的目的。但这对于一款模仿Snapchat的产品是对的吗?通过关系链分发信息其实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信息分发手段,相对于中心化的通过算法分发,信息的分发效率其实是非常低的,我发布的一个信息,可能就这么几个人看到,完事儿以后也就这么阿猫阿狗两三只在点赞,对于这个人人都想网红一把时代的中国人,这有什么意思?而只分发UGC内容,这点就是完全对中国国情不理解了。在微信里,内容也分UGC和PGC,大部分的公众号都是PGC或者PUGC的内容,一般普通人很难坚持写这么难搞的公众号。另外所有的外链的新闻、八卦、微博段子都是OGC与PGC的内容。一般用户只能发布UGC的信息。这是一个精妙的浑然天成的矩阵。但是在echo和POP中,普通人只能看到UGC,而且还是自己认识的人的UGC,或许这两位高级产品总监的生活圈子中总是围绕着大把的奇人异事,每天都是新鲜不断,但对于一个大部分时间两点一线生活在索然无味中的中国人,要抓住一点点UGC的灵感,都是一种奢望。至于别人的无聊生活,在自己看来也不过是垃圾。这样的信息根本不会比难用的朋友圈更精彩。更何况,今天的中国人已经被抖音快手教育过了,更强刺激的UGC冲击过了,回过头,对着清汤寡水不知所云的几个短视频,一般人真的丝毫提不起任何兴趣。至于搬运微信关系链就更是一个天大的误会了。当年微信做起来和QQ主动给微信导入关系链有巨大的关系,我就是当时用QQ号注册微信的那批用户。但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是,当时微信已经是腾讯的战略级项目,关系链的导入只是一个手段,产品的完成度以及其他功能的协同还有腾讯集团巨大的资源支持,充分的让QQ的关系链在导入微信后快速生根发芽。(这里面还有一个手机QQ当时没有得到级的资源支持,反而战略上给微信让了路的前提)在微信内部,应该是有一个类似方的东西的,觉得如果能够导入一个成熟的关系链,就会比没有关系链要强。然而从目前的数据上看,微信的关系链在这两款产品中压根没有起到任何效果。我不是说微信的关系链没用,如果把微信的关系链给小游戏,小游戏立刻能上天。本质上说穿了是echo和POP不会用微信的关系链。在争夺社交与社交媒体的主场景里,居然妄图使用微信的关系链,而自己的分发效率也不见得比朋友圈更高。难道两位高级产品总监相信的是普通用户使用他们的产品和自己微信上的好友互动,仅仅因为他们的UX比较新潮了一点?是LBS组的Spot和AliceMap。总体来说,如果单纯从下载数据看,Spot和AliceMap都要比echo和POP表现要更好一些。尽管从AppStore的排名来看,两家的日下载量在500-1000左右,和echo与POP比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的水平。相比之下,初出茅庐的AliceMap在产品定位上可能要比今年一月上线的Spot想的更加清楚。AliceMap主打的是基于地理位置的多人在线匿名聊天室。一个非常纯粹的基于地理位置的聊天室说实话我其实还挺喜欢AliceMap的这个做法的,原因是非常纯粹和简单,因为刚开始不久,聊天室的数量还不是很多,如果你点击首页的now按钮,还会快速帮你定位到某个聊天室去。当然Alice最让人糟心的设计是聊天室都是倒计时的(大概60秒,我没数的很细),然后如果有新人进来说话的话,就可以给聊天室续命。但其实这个设计有个致命缺陷,因为一开始玩家的密度不足,这个玩法会大概率导致发起聊天室失败。所以其实作为一个玩法,这个玩法还有挺大的改进空间(比如每个人能新建的聊天室上限按照用户贡献是限制的,比如新建的聊天室需要1分钟内续命几次,续命成功就进入相对较长的存续期,超过多少小时无人互动或者无新人加入订阅再崩,这样的设计会好很多)。所以这个产品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基于地理位置维度来设计的社交产品,因此可以完全打破“关系链维度”的拓展链条,因为是群聊,所以也没有那么快的把整个关系链移植到微信上面去。总体来说我个人觉得这个东西挺酷的,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不是特别看好,因为这个玩法其实非常接近一些暗网的玩法,也许很适合国外,但在国内要做大除了本身的一些发展问题,可能要面临一些监管挑战。相较之下Spot要更糟糕一些,因为Spot是个混合了Snapchat和LBS玩法的混血怪。首先在Spot上,你只能看到你好友的位置打卡的消息,然后也不存在同步的群聊,而是异步的打卡。而这些打卡只会保存24小时,well,又是24小时,也不晓得为什么非要这样搞。你知道,这个设计在我看来非常的大笨蛋,因为这意味着Spot是一款主要基于关系链构建,附加每条信息都附上了位置打卡信息的“朋友圈”。但是地理位置信息页面是他的主页,而这些信息又因为距离限制,在主屏幕上不会显示的很集中,然后还给他们加了24小时的限制。这将直接导致,如果你的好友数量不多,或者他们不太活跃,又或者他们和你不在一座城市,又又或者一开始没啥好友(比如加了好友,但好友还没通过你)的话,你的主屏幕会看起来非常非常的孤单,就你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地图里,整个首页都在暗示你一是一条孤单的丧家犬……没有人通过我,完全玩不起来,真的孤单Spot的地图首页设计在加入了熟人维度之后,整个就变成了个鸡肋。而且同时启用了两个维度,不仅没有增加任何的连接效率,反而极大的降低连接的概率。因为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概率上是在做乘法,50%×50%=25%,更何况是本来就很小概率成功发起的冷启动阶段,这简直是个灾难。再加上个24小时,简直是地狱级的灾难。综上,我们会发现,不论是哪路神仙鬼怪,试图走老路,利用成熟的关系链资源,又或者直接gang微信通讯业务的正面,基本上似乎都不是太行得通的路,目前看这些产品都严重缺乏创新(比如连接效率或者分发效率的提升就更别提了)。盲目的参照过去一个时代的社交产品走过的路径(大部分还不是成功的经验),在我看来走进死胡同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三再来说说“新场景派”。在了解“新场景派”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两张图。一张是我的“社交?媒体一体图”。这张图在《抖音的野望,快手的危机》一文中我用过另一张来自我的朋友艾伯特,描述的是社交网络价值与内容以及关系链价值的关系。图中设社交网络价值为Nv,关系价值为Rv,连接成本为c,依赖内容的程度为d这两张图描述的含义其实差不多,就是内容价值与社交网络价值之间是呈反比的,当一个产品中的内容价值(对内容的依赖度很高)的时候,这个产品的社交网络价值就会下降。所以这给了我一个启发,是不是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这个产品中的内容信息价值不高,那么社交网络就更容易建立呢?实际上这就是另一条路径,所谓从社交媒体的角度切入去做社交。这个路径我以前写过不少文章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读,比如《抖音的野望,快手的危机》、《张一鸣只想要一个微博》。接下来要讲的这些产品,或多或少都有从这个路径切入的痕迹。先来看看树洞组的Soul和一罐。这两个产品里,Soul其实不算新贵了,我次听说这产品的时候,他们还叫Soulmeat,大概是去年的时候,开始出现在稍大众的人群中了,时候他们早已改名为Soul。而引起比较多VC关注的是他们今年拿了DST的投资的事件。考虑到DST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了解社交的投资机构之一(毕竟是FB和Snap的投资人),因此他们这次的出手,引起了圈内不小的震动(大概也可以看做这波社交投资热的枪?)至于一罐则是网红产品经理纯银在折戟了猫饼这个项目后的一次浴火重生之作(不过从头到尾透着浓重的丧气)。貌似这回他把Soul的内核给拆解了一下,从而做出了一款从UI上尽管几乎完全不同,但从内核与用户人群上与Soul高度接近的一罐。从AppStore的排名来看,这两款产品的数据还算不错,soul在融资完成后基本长期稳定在社交榜前十,而一罐也是基本没怎么掉出过前100。这类产品有个很大的特征,就是鼓励用户采用“匿名”的方式发布信息,并且会帮用户保密身份。类似的玩法在以前的secret上就有,是把信息的发布者的身份抹除(至少在用户层面抹除,后台当然知道你是谁了),就像在虚拟的身份之上,再加上一个“安全保密”的。这样的社交产品基本就完全不用担心什么熟人、认识的人、别人会找到你这类的问题。因此,用户可以尽情的说平时不敢说的话,做平时不敢做的事,解放自己的天性的一面,情绪也得到尽可能的释放。这也就是我称他们为树洞组的原因,有些像宣泄情绪用的树洞。而整个过程有点像“心理健康互助会”一样,大家各自把自己心里不舒服的东西说出来,互相鼓励什么的,也就拉进了距离,产生了“陪伴”。而这些产品主打的卖点就是现的“孤独感”。也就是不管认识了多少人,不管微信上多活跃,个人内心总归还是存在这一种没有被真正理解和认同的“孤独感”(废话啊,都是成年人,人与人之间没法完全互相理解这种事实,早就应该接受了吧)。这种更情绪主导的状态,我称之为人性的B面。之前我谈起这话题的时候,有些朋友很容易把B面理解为“人性的”,这个理解也是不太正确的。B面的存在是相对A面的,平时生活中,我们往往是以A面来示人的,得体、礼貌、合群这些都是A面的表达。相对的,B面就更自我、解放、个人。这种状态的存在本身与A面的表达与我们自我情感诉求的背离有关。但我们必须承认A面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每个人散发人性B面方式有很多,通过树洞只是手段之一。更大的问题来自B面往往是我们“羞耻”的,急于隐藏的一面,因为平时我们并不以这一面示人。这也就是树洞存在的意义,安全保密。所以在我们以B面示人的状态中,我们会极力割裂自己的存在,并且在情绪抽离之后,很快会回归平时的生活。这样的状态是不稳定不常态的。这让人更容易担忧树洞类产品的长期留存以及社交网络结网的稳定性。毕竟以人性A面为主的产品可以战个十年不成问题,但以人性B面为主导的产品,可能3年的持续性都足以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另外当我们摘下面具,从B面暴露回到A面的时候,是否还能保持之前的热衷,又或者这类产品只会重新变成一个荷尔蒙工具,这一切亦未可知。当然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不是社会学或者心理学的专家,这方面的研究还不足以使我得出一个很有倾向性的判断,但对于这类产品的长期发展,我表示持有较高的关注与怀疑。然后再到假面舞会组的唔哩星球和Uki。这两个产品比起刚才的soul和一罐这样异步的漂流瓶,就像个同步版的假面舞会。同样也是鼓励用户匿名,但是互动的方式更同步,是通过群社交来完成的。其中Uki转型过一次,去年我次接触这个团队的时候,他们还在做类似探探的模式,不过后来可能是受到类似唔哩星球类型的产品的启发,今年转型做了目前的模式。唔哩星球AppStore的数据,就凑合着看Uki吧这类产品我以前曾经形容过,就像是带了假面的篝火晚会。荷尔蒙散发的程度极高,和百度贴吧里的CQY吧的情况类似。在Uki和唔哩星球里,网恋吗,处对象的方便占主导关于基于荷尔蒙的社交的问题我记得我以前也不止一次写过了,这次就不多展开,**问题无外乎人群的拓展和产品天花板的问题。不过我们必须承认,这类产品就和树洞型产品一样,也许不会做的多大,但估计也永远不会绝迹。毕竟这个需求始终在。当然这两款产品也有一些差异,相较之下,Uki的产品设计更为合理一些。唔哩星球的群是预约制的,也就是图里会出现一个筹备中的状态,一个群150人满编。我试过预约这个群聊,但是如果我错过了开场时间哪怕一分钟,我都会无法进入,更糟糕的是这个App开群的时间基本都集中在晚上8点。这意味着必须候着才能玩,否则其实很蛋疼。而群里150个人(权且当做都是活人吧),交互起来的刷屏体验也是在是酸爽的很。而Uki要好很多,他们把群的体量控制在了10个人,而且随时开群,聊骚起来无压力无条件。当然,在这些产品里聊骚一段时间之后,你大概率会玩腻,那就是时候试试另一款了。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循环吧。接下来是看片组的微光。(其实这个组可以加个听歌,那就是乐趣,不过我懒得写他们了)。微光这个产品是benchmark了美国的Rabbit的一款产品。其实这个产品和早期的B站的聊天室也挺类似的(多人模式的时候)。简单说就是看片的时候哔哔。B站的弹幕已经证明了,年轻的用户对于看片之外的一个需求是哔哔。如果把这种哔哔从异步的变成同步的,是不是可行呢?这就是微光的实验了。从AppStore的榜单数据看,微光近半年来相对稳定,iOS的单日下载预计在1k-2k,两端合计的日下载应该在5k-10k之间。不过我一直挺担心微光的留存数据的,虽然我也认识微光的创始人,不过我没太多打听这方面数据,权且当我个人的担忧吧。微光的挑战其实并不是来自这个业务模式走不走得通的问题,而是这个业务模式的创新度可能不太够的问题。其实爱奇艺早就上线了一个边看边聊的功能(好吧,我相信大家估计都没发现功能,毕竟爱奇艺的移动端屎的和什么一样...),而B站上也有个显示当前多少用户同时在看的功能,对B站来说,如果要加入一个同步聊天室也并不算困难。这个层面上更多的是比拼运营内功了。当年B站表面看是给视频加个弹幕,实际在运营一个年轻人亚文化社区,一大堆视频网站都看不懂也学不来。今天微光表面看是给视频加个聊天室,实际在做兴趣社交,不知道这一大堆视频网站都看不看得懂,又学不学的来。不过嘛,微光要做的事情比B站当初做的事情难多了。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为什么会担心微光的留存(不管短期还是长期的),因为网络效应在微光上的构建有一定难度。也许放映厅的发起者与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突破口?讲真,其实我也没什么好想法。然后是社交媒体组,这个组里有flow、soda和即刻。考虑到我以前已经聊过即刻了,这次就不多聊他们了(其实还有一大堆,统统都不聊了,懒,但大家有时间可以自己去看看最近刚独立的微博超话)。我们这回着重来看看flow和soda。这两个项目的创始人团队里都有陌陌的人,据说原来还是同事,这也真是挺有趣的。而且也是类似之前微信两位高级产品总监的情况,这两个团队在产品没ready的时候也完成了数千万的融资。看来国内迷信之前有社交“成功”经验团队的投资人还真是不少。我们依旧来看看增长情况。flow把自己分在摄影与录像的分类中。不过按照我的经验,横向对比摄影榜和社交榜的排名,两者的排名要求其实接近。也就是说摄影榜的64位和社交榜的64位的单日下载量基本差不多。flow大概目前比soda单日新增多个1k不到吧。这类产品当中有个先烈,就是当年的same。国外最的应该就是ins。所以这类产品大抵都会带有这两个产品的影子。巧了,flow像ins,soda更像same。产品里会有很多细节上的不同,比如soda和即刻一样,都有类似same的话题设计,而flow则给图片加了个音乐滤镜(emmm,这个滤镜我特么一直觉得很....诡异)。flow的用户在自己的图片下面插了Rihanna的歌看首页其实和i豆瓣也挺像的sodaflow对音乐这个滤镜的运用,更像是对抖音的一个劣化版的模仿。抖音的BGM之所以能称为滤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15秒的短视频里,剧本往往通过音乐来辅助完成,音乐作为滤镜增加的视频的趣味性是连续和紧密的。但你给我一张静态图片加个歌,真心莫名其妙的(而且因为网络环境这个鬼BGM还经常延迟,简直沙雕...)可能这是flow的founder原来在火山而不是在抖音造成的吧。soda倒是整体透出一种简化版的即刻或者豆瓣的味道。话题的功能很好的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内容与更高质量的互动。对于早期用户来说,这个功能太重要了。soda的话题,各种既视感吧话题这个功能之于以异步互动为主的社交媒体,就像群聊这个功能之于以同步互动为主的IM产品一样。是一个信息分发的新维度,是一个互动的强解法。soda给我的感觉是把之前别人做过的解法再做一遍,可能是对自己运营和品味的自信,有把握可以和功能上近似的产品做出不同的文化区隔出来。这大概也算一种策略吧。还有个青少年组的summer和TimingTiming把自己分在了教育榜。其实Timing的数据之前就还不错(最近融完资似乎在昨天搞投放了嘛)。Summer比较像一个移动版的“校内网”,或者他们试图这样干。Timing则是搞了一个打卡(完成目标)的噱头,不过比小程序小打卡在社区化上要做的好得多。Summer更讲求的是同一个学校的同学瞎哔哔,Timing则是鼓励同年龄段的少年们青年们互相监督、互相鼓励、互相协作,做些什么事情(这么正能量的App真少见)。应该说Timing的“结伴”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关系维度。这个关系维度不同以往的“朋友”、“同学”、“校友”、“有同样兴趣的人”,是一个“与我当前有共同目标的人”。和树洞组的“陪伴”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比那种关系要明确一些归属感。这里的设计有点Gamification的味道,大概和“一起下副本的随机队友”类似。大概我们可以管这种关系叫“革命友谊”。这和基于地理位置的维度关系一样,是完全超越所谓的“熟人-陌生人”理论体系的东西,这套陈旧的理论体系应该可以被丢到垃圾桶里去了。在这一点上,做同样用户层的Summer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干不过Timing。当然,这类产品比较让人担心的是未来的人群扩展,毕竟校内之殇历历在目。同样,相比之下,基与“完成同样的目标”这个维度的Timing在扩展上要比“我们是同学”的Summer好不少。四关于未来的社交产品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形态,我觉得即便我“杨浦张小龙”也是预测不出来的。我大概只能列出几个潜在的特征:基于新的关系链维度的,而不是“陌生人-熟人”这种弱智维度;基于非关系链分发信息的,算法这么发达的今天,以算法为主关系链为辅的信息分发才是更高效的;对社交业务场景复原的更自然的,不是意味强调要把两个人关在一个小房间里互动,也不是搞成非要给朋友尬点赞的玩法。而是把更多的自然的行为映射到互动中去,甚至映射到分发的信息中去,让互动成为一种信息,在对点、对面的连接中,都产生其价值的。当然,这些都只是我个人的猜测,也希望更多的朋友来参与讨论,这条路毕竟需要更多的摸索。此外,我大概没有别的看法了。这篇就到这里吧,谢谢各位。写在的话虽然我吐槽和喷了大量的社交产品与投这个方向的投资人。但其实我内心充分理解,这个赛道的不易。投资人在投这个赛道的时候是没有参考路径与方法的,可选择的潜在优质创业者也非常的少,为了不错过潜在的机会,而选择大胆其实是一种具备勇气的表现。送给这个行业的朋友一句话:**的社交产品,永远是下一款。再次谢谢各位。

  多数垃圾桶都有盖以防垃圾的异味四散,有些垃圾桶可以以脚踏开启。家居的垃圾桶多数放于厨房,以便放置厨余。有些家庭会在主要房间都各置一个。有些游乐场的垃圾桶会特别设计成可爱的人物。

热门动态更多
联系我们更多
  • 公司名称:武汉世纪乔丰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联系人:吴经理
  • 联系电话:13871536355 13871536355
  • 邮箱:
  • 传真:
  • 地址:武汉市硚口区舵落口正街158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